元形.複境

10/9 (Sat) - 12/4/2021 (Sat)

徐永旭

元形.複境-徐永旭個展
展覽開幕:2021.10.09 (六) 15:00
展覽日期:2021.10.09 – 2021.12.04(周二-周六、10:30-18:30)
展覽地點:双方藝廊Double Square Gallery
策展人:沈伯丞

「面對著藝術家這如許紛陳而多元的空間組態中,我們彷彿可以看見那物質化的生命哲學思想構成,其包含著藝術家生命中的所有東西:山、海、地、空氣乃至於歷史、社會、文化、情感等,在藝術家其生命與身體的綿延中流瀉為一組又一組交互連動、疊合衍生卻又律動如詩的凝然空間組態。」-沈伯丞〈元形・複境〉

  双方藝廊將於2021年10月9日至12月4日推出藝術家徐永旭個展-「元形.複境」。甫獲得2021首屆臺灣陶藝獎卓越獎的徐永旭,睽違三年,在受邀至高雄市立美術館、朱銘美術館等地舉辦大型個展後,再次於双方藝廊舉辦個展,預計將展出三年來創作約二十餘件的作品。從事創作近三十年,從指尖的捏製、掌臂的拍敲、再至超越身形的堆疊,或許更可以行動藝術來描述他如此投入全身心的創作境界。本次更邀請了臺藝大雕塑系助理教授沈伯丞擔任策展人,以另一種嶄新的觀點重新詮釋徐永旭的創作,引領觀眾感受雕塑與空間共組的詩性函數。

  本次展覽始於沈伯丞於五年前為徐永旭作品撰文後,對其作品反覆思考、並與藝術家持續深入討論,最後期望以此展引導觀眾透過另一種嶄新的觀點來觀看作品。展名〈元形.複境〉試圖跳脫對作品形式的描寫,將目光從作品的質感與量體尺寸上轉移,嘗試聚焦作品形構與其所營造出的空間兩造的對應關係,以及藝術家本身身體行動、與作品由內而外得以創生的能量之間的交互作用。再以哲學家萊布尼茲及柏格森對世界的描述方式起始展開命題,連結徐永旭的創作模式,對作品形式、身體性、跨維度的思考三者之間,提出另種詮釋方法的可能提問:他的創作姿態與能量賦予了陶件單體的能動性,或許存在一種數學上的方程式,讓我們能夠去理解他的生命歷程、作品、與其所開拓出的空間之間的關係路徑?

  徐永旭長期深耕陶藝創作,自毅然脫離教師身分決心投入創作以來即全心專研陶藝的可能性,自2008年以作品〈界.逾越〉榮獲日本美濃國際陶藝競賽首獎後即開始受到國內外各大美術館關注,並於2018年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陶藝協會榮譽會員的肯定,近期更榮獲首屆臺灣陶藝獎卓越獎。他一直以宏大的視野看待陶藝創作,自身的企圖心使他不斷的追求陶瓷雕塑的極大化、極薄化、以及更多各種不同的可能性,在歷經公私美術館舉辦大型個展及獲邀參與美國巡迴展後,其對於創作的思考更到達不同的境界。如同在陶藝路上的求道者一般,他長期忍受著身體上的苦難,在創作上堅持徒手創作,作品上無數自身的掌紋、身形痕跡即是他於作品上的落款,或許莫若說其作品才是本身行動藝術的副產物。當觀眾循著作品上的紋路,所感受到的將是他把自身生命從窯中燒煉後取出的模樣;而依循著策展人提出的詮釋可能,觀眾或許能夠從作品與空間的相對關係,發現徐永旭以肉身和意念驅動著陶土內在變化的「欲求」,那突破造型侷限、撼動著空間維度的生命力度。

徐永旭,1955年出生於高雄,2007年取得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藝術碩士。作品曾於美國、義大利、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韓國、澳洲等地展出。近年來參與許多國內外重要展覽包括:「Particles and Waves: Paper Clay Illuminated美國巡迴展」(2019-2021)、「第六十屆義大利法恩札雙年展」(2018)、「第十五屆Swell澳洲黃金海岸雕塑藝術節」(2017)、國立臺灣美術館「一座島嶼的可能性–2016台灣美術雙年展」(2016)等。近年也受邀至國內各地美術館舉辦個展,如高雄市立美術館「以光織界:徐永旭的藝術世界」(2019-20)、朱銘美術館「物/我」(2021)。他的大型創作也典藏於國內外各大美術館與機構,如國立台灣美術館、台北市立美術館、臺南市立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日本岐阜縣現代陶藝美術館、澳洲白兔美術館等,也曾受邀參與許多大型建築及公共藝術的製作,如新加坡Select Group企業總部建築立面、臺北文創大樓公共藝術設置案等。

沈伯丞,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與理論博士,多次為徐永旭作品撰寫評論,也為其在高美館個展專冊撰寫專文。現為台灣藝術大學雕塑系客座助理教授,曾念過化學,當過材料工程師,投入考古研究,任職經濟研究院研究員、策展人,並多次擔任國美館、當代館專題導覽員,現為臺灣藝術大學雕塑系助理教授、藝評人。
過往經歷包含前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與設計學系專任助理、前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材質創作設計系講師,國藝會「視覺藝術補助調查研究」研究員、中華經濟研究院「 文化創意產業人力資源分析 」約用輔佐研究員、文建會「藝術家身份認證」研究專案研究員。長期關注文化經濟學和當代藝術環境變化,並為科學人雜誌科學創藝術專欄作者。